初步理解 Service Worker

Posted on

Service Wroker(後面簡稱 SW)可以看作是介於瀏覽器、網路、和 Web app 之間的 proxy servers。 說穿了就是可以寫程式來處理 request 和 response 的一種介面,讓開發者可以藉以增進 offline 時網站的體驗,或是基於網路是否可用來自行決定 web app 應該做出怎樣的行為。其他還有一些推送通知或是背景同步的功能,標準正在火熱制定中。(寫這篇文章時是 2018/1/7,上次 SPEC 的更新時間是 2017/12/22,應該是去過聖誕節&跨年了,真好 XD)

以前的人可能會用 AppCache 來做到上述的功能,但他會對你要做的事有很多很多的預期,而如果你的 web app 沒有照著做的話,你就會死得很難看。可以看看這篇: https://alistapart.com/article/application-cache-is-a-douchebag。SW 可以解決 AppCache 的問題,你會擁有完全的掌控權,而當這句出現時,就意味著你要寫更多的 Code,用著更複雜的 syntax。人只要活著,一切就都是妥協。

人只要活著,一切就都是妥協。

好啦,不要這麼悲觀。

Native app 有個很重大的優勢就是可以有離線體驗,而使用 SW 你也可以讓 web app 達成這個夢想。順帶一提,這個叫做 Offline First。許多人選擇 native app 的重大理由之一就是因為這一點,現在 SW 出來應該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編著:但其他像是效能問題還是沒解決XD)

SW 的用途整理

  • [主要] 讓網站在沒網路時可用
  • 可能的其他用法
    • 背景資料同步
    • 回應「從其他 origin 來的」 request
    • 統一管理那些計算成本很貴的資料,像是地理資訊陀螺儀資訊,好讓多個頁面能一起共用這些資訊
    • 效能提升,預先下載使用者可能需要的資源,像是等等會顯示的圖片之類的
    • ⋯⋯還有一些其他的黑魔法,會這樣形容是因為我還沒研究到要怎麼實做
      • Client Side 編譯(所以會看到 rust-lang 也有 SW 應該是這個原因)
      • 背景服務的 Hook
      • 基於特定網址 pattern 的自定義 templating
    • 其他就等 SPEC 出來再說

額外注意

  • SW 沒有 DOM 的存取權限
  • 完全地 async,非常地 event-driven
  • 會狂用 promise,建議先學 promise 再學 SW
  • SW 一定要在 https 之下才會運作,唯一的例外是 localhost。
    • (localhost is considered a secure origin by browsers as well.)

SW 的運作順序

  1. Download
  2. Install
  3. Activate
  4. 之後查看有無更新
  5. 有就先下載,但先不 Activate (worker in waiting)
  6. 等到沒有待處理的頁面後,就 Activate(active worker)

開發者要做的事

  1. 註冊 SW script
  2. 註冊成功後,SW script 就會試著自己安裝自己
  3. 安裝完成後,會觸發 install 事件,開發者可以利用(開 IndexedDB 然後 cache 資源之類的)
    • 聽說有點像 native app 和 firefox OS app 安裝後的味道,但我沒聞過,不知道。
  4. 安裝完後就等著被啟用(active),老樣子,這時也會觸發 active 事件,通常是用來清理前一個版本的 script 的殘餘。
  5. 之後開的頁面就會受到 SW script 掌控,可以用的事件有 fetchsyncpush

程式碼部分就先不提,這篇就簡略地介紹 SW 的功用和運作原理就好。

看看自己瀏覽器上的 SW

如果你是 Firefox,可以直接在網址列輸入 about:debugging,左側頁籤選擇 workers, 就會列出許多網站的 SW 囉!聽起來是不是毛毛的呢?XD

如果你是 chrome,就前往 chrome://inspect/#service-workers,不要再用 chrome 了, 來用用 firefox 吧!(硬要推廣)

參考